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网站公告: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安全知识

管理机构 > 安保处 > 安全知识

安全知识材料一

文章来源:未知    时间:2019-06-23

灾害事故的应对
灾害事故是指突发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故。
突发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安全事故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情况下是不易预测的。二是难以控制、避免和防范的。有些灾害发生的原因不甚清楚,事件发生后的抑制不是人为因素所能完全解决的,人们对事件的认识还得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控制事件的对策在开始时往往是被动的。三是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是严重的、全局性的、潜在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突发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故是社会和公民缺乏精神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事件,发生后难以做出恰当的对策,会引起人们的慌乱,甚至出现社会秩序难以控制的状况,因此做好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十分重要。
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燃现象,即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其中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危害性较大且大学生容易遇到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一)地震
地震是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震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只是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很小,是人们都感觉不出来。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就会引起房屋倒塌、堤坝决口、火车脱轨、道路陷裂以及水火、电气灾害和人员伤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大地震,顷刻数十万间房屋成为废墟,近四万人被夺去生命,给国家和无数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失。
大型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是巨大的,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至今留在人们心里。目前我们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
1、警惕地震来临征兆。虽然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级,但是地震发生前自然界会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它能提醒我们做好防震、抗震的准备。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地震发生前地下水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感觉到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地震前很多动物会出现异常,如大量的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有几句顺口溜总结: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又如地震云,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光和地声。地震发生前很短的时间里会出现地光现象,地光在地面上有时呈现出“五彩的霞光”,如同早晨日出的景色;有时呈现出“多彩的光柱”,直插夜空;也有时从地面冒出“粉红色的光球”,短时间又消失了,如同黑夜中的闪电。
地声有时像一列很长的货运火车驶过的声音,“唿唿”持续一段时间,有时像“雷鸣声”或是激烈的“枪炮声”等。
(5)地气、地动和地鼓。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高温。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也会感到地面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的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的到。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一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阳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县7.9级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6)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7)人的感觉异常。在地震爆发之前,人们也会在精神上、生理上有所感觉,尤其是儿童、老人、心血管病患者,震前感觉会更加明显,出现食欲不振、不能入睡、坐立不安、脾气暴躁、呼吸困难、头晕眼花等症状。
2、做好震前预防。如提前得知地震要来临,或所在地方较容易发生地震,要做好预防措施。
(1)准备3日的饮水、干粮,将药品、手电筒、收音机、铁锤或斧头收纳在救急袋内,放置在全家人便于取用的位置,以防不时之需。
(2)准备消防设备,以面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火灾;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
(3)熟悉周围环境,清楚哪里是最好的避难场所,预先想好逃生路线。了解清楚自家附近医院、警察局的位置和电话。
(4)家人间应互相约定好震后应该如何联系,及安全后的会和地点。
(5)应经常进行避难演习,建立自卫编组,以防地震时惊慌失措。
(6)建筑内勿任意违法加盖或拆除墙、柱、梁、板,以免破坏房屋结构。
(7)较重物品应放置在低处,并予以固定,以防地震时掉落造成伤害。
(8)定期检查瓦斯、电线管路。瓦斯桶应予固定。全家人均应清楚总开关位置及关闭方法。
(9)地震时应躲在坚固家具下,浴室、卫生间也是安全的地方。
(10)应定期检查房子,如发现大裂缝应请专业人员加以检视或维修。
3、沉着应对地震
遇到地震需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1)不能拥挤乱跑,震后应有序撤离。关注政府发布的最新消息,不听信和传播谣言。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2)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遭遇震动较强烈的地震时,是逃是躲要因地制宜。若有避难需要,例如余震频繁时,一定要用徒步的方式前往避难场所,千万不可开车,免得阻碍了紧急救援。
(3)地震容易引发火灾,若发现任何灾害,要紧急求援,并量力而为帮助救援。千万不可在旁观看热闹,而妨碍了救援活动。
(4)若在室内,顺手将门窗打开,避免门窗因地震变形而无法逃生。应紧急关闭所有的火源,包括电源和瓦斯。
(5)住在平房的居民,遭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捂住头部,并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以防尘、防烟。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在逃出室外。
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时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不允许。另外在地震波传播时楼体摆动,很容易摔伤。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跨度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躲避在桌、柜等家具正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注意保护头部。记住:不要到窗下和阳台上躲避,不要使用电梯,不要随便跳楼。
(6)如果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慌乱,更不能在室内乱跑。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跑到门外,中间的同学可及时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根的同学双手护头,等地震间隙,在老师统一指挥下有秩序的疏散到室外。
(7)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衣物。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第一次地震后各种建筑物也许被震损或局部震塌,而余震之后通常会有大规模的倒塌。
(8)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如果在街上发生地震,绝对不能跑到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狭窄的胡同、高楼下、悬崖、桥头等危险地段停留。
在百货公司时,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堵塞。此时应躲在远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没有障碍的通道,然后曲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以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9)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朝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跑。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10)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时,要鼓起求生的勇气,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的,应尽快设法脱离险境;不能自我脱险时,先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等待救援。同时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保持呼吸通畅。注意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呼救,除非听到外面有人营救。可用石块敲击物体以引起他人注意。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在可以活动的空间里设法寻找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11)震后要注意防疫工作,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二)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其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突然暴发后,浑浊流体沿着陡峻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要了解一些泥石流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明白,泥石泥是由沟顶开始的,发出的响声好像“轰轰……”的打炮声。白天或黑夜在屋里避雨时,只要听到这种声音,要迅速跑到室外,向山顶转移。其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很短,所以只能扶老携幼轻装转移,不要寻找和携带食品、饮料。转移路线应事前选定,清楚沿途的障碍物,避免急速上山时浮石、滑坡伤人。同时要防雷击电线伤人。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黏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变化发展趋势。
(三)山体滑坡、崩塌
滑坡俗称走山、移山、垮山、地滑、土溜等,它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或过程。崩塌亦称山崩、岩崩、塌方等,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过程。崩塌与滑坡为山区严重的地质灾害,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2009年6月5日下午3时,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采矿区发生山体崩塌事故,直接导致至少87人掩埋。
如何防范和降低山体滑坡和崩塌造成的伤害呢?
首先,要留意一些征兆。崩塌、滑坡的突发性很强,但在发生前,通常会出现一些预兆,比如,周围出现裂缝或裂缝增长、增宽,掉块,发生小崩小塌,水质水量异常变化,发出怪声、怪气、怪味,树木东倒西歪,动物异常表现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后,可能马上就要发生崩塌、滑坡,要尽快转移或采取防范措施。对于在山坡居住的或活动的人,还要特别注意从以下方面来避免山体崩塌、滑坡灾害。对于在山坡居住或活动的人,还要特别注意从以下方面来避免崩塌,滑坡灾害。一是经常对周围的情况进行检查,比如看是否出现裂缝等预兆,裂缝有没有变化等。二是发现预兆后尽快向当地政府报告。三是出现了明显的崩塌、滑坡预兆后,所有人员要赶紧向两边安全地带撤离。特别注意不能盲目抢救财物和清理山脚。只有等天气好转,山体稳定干燥后,才能清理。四是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下,大雨暴雨当中和之后的数天内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五是对难以防止的山体崩塌、滑坡,受威胁的住户要尽早搬迁避让。
(四)洪水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危及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迅猛水量的现象。主要包括暴雨灾害、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等。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灾害如何应对呢?
1.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转移。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进行水上转移。安全转移先人员后财产,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2.洪水来的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土墙、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只能做暂时避难场所。假如没有大树、院墙、屋顶,或一时爬不上去,应抓住固定物不放,并呼救他人搭救脱险。
3.被洪水围困时,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设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服,或集体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进行自救。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不能用手、身体接触,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低垂电线已被河水冲打时,不能在河边停留,更不能在此过河。
5.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楚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迁出,应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
6.洪水过后往往伴随疫情发生,应积极主动做好疫病防治工作。首先要清除积水、秽物、农药及鼠药等,然后通风晾晒,喷洒消毒药剂,预防传染病及蚊蝇滋生。最好再服用些预防药物,避免发生传染疾病,如果发生传染病例,必须进行隔离治疗。家用生活器具要清洗、消毒,湿、霉的物件要通风、晾晒,要特别重视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
7.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爆发山洪时,当水深超过膝盖,单身不能过河;当水流已达到齐腰深度时,众人也绝不能过河。如果发生被河水冲倒的意外现象,头脑要清醒,想办法抓住河中漂浮物或岸边树根、树杈以脱险。
8.在山上遇倾盆大雨时,进山谷等处避雨要预防滑坡、滚石和坍塌现象的发生。在雷雨天气里河谷涨水很快,应向高处转移,但不能停留在大树下,也不能跑到山岗的顶部,以避免雷击伤害。
9.由于洪水原因造成道路坍塌、桥梁冲毁,或者道路被拦腰切断,并有急流通过时,只能在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绝对不能强行通过。
(五)雷电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伴有雷声和闪电现象的天气,气象上称为雷暴。雷暴天气时,当云层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闪电击到地面或击中某些物体就造成雷击。据研究,雷击的电流强度通常可达几万安培,温度可达摄氏两万度,如此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如果击中人员、建筑物或各种设备,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避免雷击,应当做到:
1.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要外出,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要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闪电穿堂入室。最好拔下电源插头、网络插头、有线电视插头,并远离可能导电的物体比如管道、金属门框、电力设备等,特别要远离窗户,不要打电话,也不要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尤其不能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2.在户外遇雷雨时,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或高大金属物前停留,应尽快找一低洼地或沟渠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不要与他人挤靠在一起,以防被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下避雨。如万不得已则需与树干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要警惕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因此在其附近不要跑动,并拢双脚尽快离开现场。
3.雷雨天气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尤其不要进行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以防雷电通过水介击中人体。最好不要骑自行车和摩托车。
4.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六)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威力非常强大的旋风,多发生在春季,目前还不能进行预报。龙卷风往往来得十分迅速、突然,还伴有巨大的声响。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把所经过地区的沙石、树木、庄稼甚至海中的鱼类、仓库中的货物卷入高空,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极大。在龙卷风袭来时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呢?
1.打开门窗,面壁蹲下,龙卷风的内部气压很低,因此龙卷风经过时会使紧闭门窗的房屋产生极大的气压差(内大外小),从而使房屋的屋顶和四壁受到一个由内向外的巨大作用力。这种突然施加的内力会把屋顶掀掉,使四壁倒塌,所以当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得房子内外的气压很快得到平衡,并面向墙壁抱头蹲下。
2.龙卷风在移行时,接地的漏斗云状云柱上部往往向龙卷风前进方向倾斜,因此在野外遇到这种情况,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回避。如龙卷风已经到了眼前,要找到低洼处趴在地上,合上眼镜闭紧嘴,两手上合两臂抱头,防止被飞来物砸伤。汽车遇龙卷风几乎没有抵御能力,所以如果乘车时遇龙卷风,应该立即下车躲避。
(七)雪灾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赖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
雪灾期间的注意事项有:
1.行人一定要慢行,走一步最好看三步.如果眼看要摔倒,应快速反应,尽量用手部、双肘撑地,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冰面的冲击力,减少颅脑及脊柱损伤的可能。同时,在雪地里行走,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口袋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很好的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
2.防止不当的御寒行为。雪灾期间,天气寒冷,应注意防寒。可多穿几层宽松、轻质的保暖衣,因为每层之间的空气可以保护身体的热量不散失,戴一顶保暖的帽子有助于阻止一部分热量从头顶散失,睡觉时,也应该戴着帽子。
3.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雪灾期间,抵抗力相对较低的人、慢性疾病患者等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4.防止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寒冷容易引发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需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在日常膳食中,应以温软素淡、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食物。
(八)冻雨
冻雨是由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度以下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初春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度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度的空气中能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度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终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我国出现冻雨较多地方地区是贵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区比平原多,高山最多,冻雨大多出现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个多月内,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迟,山区早,平原迟的特点,结束日期相反,地势较高的山区,冻雨开始早,结束晚,冻雨略长。
据统计,江淮流域的冻雨天气,淮河以北2到3年一遇,淮河以南7到8月一遇。但是山区,山谷和山顶差异较大,山区的部分谷地几乎没有冻雨,而山势较高处几乎年年都有冻雨发生。
消除冻雨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冻雨出现时,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

地址:石家庄市中山西路901号 电话:0311-83632884 邮箱:hbdzzd@163.com
Copyright © 2018-2019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6016259号-1